“沂蒙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月24日上午,唐山市吴家庄小学四(一)班教室,一场意义非凡的宣讲活动正在进行。此次活动由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烽火志扬宣讲团精心策划,旨在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构建起联通历史与现实的红色精神桥梁,为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涵育使命担当提供鲜活载体。

宣讲团成员创新运用"理论阐释+故事活化+情境再现"三维叙事策略,系统梳理沂蒙精神从革命烽火中淬炼成形的演进脉络。通过《水乳交融的党群密码》《生死与共的军民图谱》等专题模块,深度诠释“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精神内核。在“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支前”等经典故事的沉浸式讲述中,借助影像资料与实物模型,复现“小推车推出大胜利”的历史场景,使在场学生通过具身体验完成对红色基因的价值解码。

这次宣讲活动在学校师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一位学生兴奋地说:“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沂蒙人民太伟大了!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许多学生都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力量,并立志以沂蒙精神为指引,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

本次活动作为教育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性实践,更是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示范性探索。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慧彬强调:“我们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通过构建浸润式红色育人体系,将红色火种播撒进青少年心田,让革命精神在青春沃土中生根发芽。这既是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生动注脚,更是以信仰之光铸魂、以精神之力塑格的育人实践。我们将持续深耕红色文化资源富矿,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强国一代夯基垒土,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精神火种注入澎湃动能。”

未来,教育学院将继续以弘扬红色精神为使命,不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图文:韩劭宣、丁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