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一场以寒衣节为主题的宣讲朗诵活动在特教楼503教室温情上演,众多文化爱好者和周边居民参与其中,共同感受寒衣节蕴含的深刻意义。
活动开场,氛围浓厚
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现场布置独具匠心,以寒衣节传统元素为点缀,如黄色和白色的菊花、写有思念话语的卡片等,营造出浓厚的追思氛围。活动伊始,主持人对寒衣节的起源和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让在场观众对这个古老节日有了初步认识。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这一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重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是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
宣讲环节,深入解读
在宣讲环节,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讲解。同学们从寒衣节的历史演变说起,详细阐述了其从古代祭祀习俗逐渐发展成为民间重要节日的过程。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每到寒衣节,人们除了祭扫祖墓之外,还会为祖先和逝去的亲人焚烧寒衣,寓意为他们送去温暖。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人顺应天时、敬重自然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家族传承和亲情延续的重要价值。专家还分享了寒衣节在不同地区的特色习俗,如有的地方在这一天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袄,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这些丰富多样的习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听众们大开眼界。其间,专家还引用了诗词来加深大家对寒衣节氛围的理解,如“青烟日落更黄昏,炉火千堆处处痕。寄予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寒衣节黄昏时分的景象,那袅袅青烟、路边一堆堆的祭祀之火,尽显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每一个烧尽的纸钱都寄托着生者对家尊的怀念。
朗诵环节,情感真挚
朗诵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参与者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朗诵了一首首与思念、缅怀相关的诗歌。其中,同学朗诵的《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其古朴而深情的诗句,在朗诵者的深情演绎下,表达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让许多听众不禁热泪盈眶。还有集体朗诵的现代诗歌《寄往天堂的思念》,通过优美的语句和整齐而富有韵律的朗诵,描绘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牵挂和回忆,仿佛在与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此外,一位朗诵者还带来了唐代诗人张籍的《征妇怨》,“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此诗虽不是专门为寒衣节而作,但在寒衣节的氛围中朗诵,更能体现出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之苦,以及亲人对逝者的无尽思念,与寒衣节人们缅怀先人的情感相呼应。每一句朗诵都像是穿越时空的呼唤,触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互动交流,传承文化
在活动的互动环节,观众们积极提问,就寒衣节的相关习俗、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些传统节日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一位年轻观众表示:“以前对寒衣节了解不多,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明白了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专家鼓励大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要不忘传统,将这些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可以通过家庭内部的祭祀活动、向年轻一代讲述节日故事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寒衣节主题宣讲朗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展示,更是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亲情的桥梁。通过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寒衣节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寒衣节的袅袅青烟和深情朗诵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教育学院)